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永远的老校长——朱兆祥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22690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22690号  [左邻] [右舍]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公益馆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韩春岚]于2011年 12月 01日创建    馆长:[韩春岚]  管理员:[胡斌] [朱辰] [王健

【祭文悼词】

笃爱的故事——序

朱辰 于2019-04-06 21:48:47发表

 

笃爱的故事

《笃爱的故事》是继《修机的故事》、《初中的故事》、《行走的故事》之后,我们计划完成的又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系列,其中将记录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普通家庭中的那些凡人琐事。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并与生俱来受到深刻的影响。大千世界,任何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撑,一个和谐、和睦、和美的家庭则承载着各自家庭特有的文化。

自古以来家庭中世代相传的学问被称为——家学,其包括家庭成员所信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准则,做学问的水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宗族繁衍、文化传承均有相当笔墨予以记载。

尚未成年时,我就听父亲说过,我们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后人,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已无从知晓有关朱子任何文字,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才第一次看到了对中国儒学发展、传承有着积极意义的传自先祖朱熹的“文公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义也。弟之所贵者,敬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妻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所贵乎,礼也,交朋友所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

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将以义解之,怨将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忿怒以播横逆,勿非礼以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必从。

诗书不可不学,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理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佑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录自宣统庚戍徽荫堂宗谱

800年前的治家格言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折服,仍然是指导我们待人、处世的准则。遗憾的是没能自幼即直接学习到这些祖训。

听父亲说,我们朱家的上几辈是生活在浙江宁波镇海的普通农户人家,他们过世以后都安葬在北仑王家汘口公墓(18代灿公以下)和河头大同公墓(23代世璋公)。

我的爷爷朱世漳是一位渔工。爷爷常年在风浪中往返于东海嵊泗列岛与宁波之间,靠收获的海产品在镇海出售以维持家用。当年在海上做工终日辛劳,更要经受莫大的风险。爷爷身后留给我们的只有当年他在嵊泗枸杞岛青沙做工时写给家里的信件。爷爷在青沙劳作时曾亲笔写信给大伯,其中 “吾儿须勤学字算文理,日后有文饭可吃。”等殷切期盼和叮嘱之语至今仍为晚辈们感叹不已。

记得1972年陪父亲回老家,这是我第一次回老家,而距离父亲最后一次离开家乡已经有27年的时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镇海被一片片稻田围抱着的虹桥村,父亲说:

“据镇海县志上记载,早年从婺源迁徙来此地的朱姓共有400余家,而现在的朱姓人家仅有十来户。”我十分好奇地问父亲:

“为什么朱家人越来越少?”父亲很肯定地说:

“朱家自古以来鼓励后代读书,而真正读过书的人才知道外面的世道有多精彩,所以读过书的朱家人很少有再回到故乡。”

父亲出生在镇海虹桥村,有一位年长15岁的哥哥,是在哥哥的全力支持与资助之下,父亲才在宁波读了小学、中学、高工,后来考上了公费的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七十年代初的中国,仍处于“读书无用论”当道横行的动荡时期,父亲内心对我们的期盼尽饱含在这寥寥数语之中。

听母亲说,邓家的老家在河北乐亭邓滩,晚晴时姥爷祖上随着关内人一块儿迁居到原吉林(现黑龙江)的宾县。当年的宾县是东北地区最为发达的城镇,上世纪20年代就开设有女子学校。后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运营,俄国人在松花江边的哈尔滨建起了许多工厂,随着水路运输的发展,哈尔滨的迅速兴起逐渐取代了宾县昔日繁华。

我的姥爷邓洁民是一位有着教育救国梦想的践行者。姥爷青年时期就读南开以及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中国革命的进步人士李大钊、周恩来、马骏、王希天等,回国后多次在哈尔滨十九道街那所巴洛克式建筑的家中接待包括周恩来在内的途径哈尔滨的进步人士,共同商议如何发展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觉悟的一代新人。

我的母亲出生在哈尔滨,从幼稚园升入小学就读于宾县女子学校,“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丧于日寇铁蹄,实行亡国奴教育强制学生学习并讲日语,母亲随父母痛离故土举家流亡,经历了失学之痛和反动政府迫害丧父之痛,终在抗战期间考上南迁到贵州的浙江大学外语系。

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治下的浙江大学,不仅赋予了父母亲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更加坚定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孕育了之后的我们这个可爱的家,才有了我们笔下这许多的故事。

父母双亲用他们自己一生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笃爱”,诠释了爱己、爱人、爱家、爱党、爱国、爱读书、爱自然、爱事业的优秀品格,是我们人生的导师,是我们终身的榜样。

在父母人生的坎坷生涯中都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执著浓厚的爱?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不曾改变的信仰、追求、执着、坚韧?有些,我们听说过目睹过;更多的,我们无从听说无从目睹。

《笃爱的故事》里,我们将尽力记下我们这个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柴米油盐、欢声笑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要努力拾起散落一地的岁月,寻找父母传承的轨迹,映照历史的长河,照亮我们自己脚下的道路。

尽管这样做,于我们来说困难重重,常常陷于过往那些沉重艰难的岁月陷于对父母的深深思念无法自拔,但是,跨过这道坎,我们定会在《笃爱的故事》中完成又一次自我成长和提升。我们相信,这正是对父母最好的祭奠和告慰。

今天我们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过往的一切不时浮现在眼前,50年前我们因读书走进了一个教室,15年后我们揣着读书的共同爱好走到一个屋檐下,

当我们决心把发生在身边耳濡目染的种种小事记录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完成学业长大成人,并且为了追梦在独当一面的努力工作,常常零点下班,留下的文字可以替代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时间的缺憾,剩余的白页有待他们继续书写。

朱辰  张力平

2018年10月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兆祥

朱兆祥

1921-2011
浙江宁波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