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
黄珏 于2019-03-22 06:27:53发表
友情使孤寂醉人!文明进步过了头,文化是浅薄得多了。“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这样浅的话,这样深的情,看了真教人怀旧!上一辈的人好像都比较体贴,也比较含蓄,又懂得写信比打电话、面谈都要有分寸的道理。收到这些前辈的信当然高兴;好久没收到他们的信,只要知道他们没事,也就释然。“墨痕断处是江流”;断处的空白依稀传出流水的声音!友情跟人情不同。不太浓又不大淡的友情可以醉人,而且一醉一辈子。“醉”是不能大醉的;只算是微醉。既说是“惰”,难免带几分迷惘:十分的知心知音知己是骗人的;真那么知心知音知己也就没有意思了。说“墨痕断处”是“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的“不来”;“疑是玉人来”的心情往往比玉人真来了还要缠绵。文学作品的最大课题是怎么样创造笔底的孤寂境界。画家营造意境,也不甘心轻轻放过有孤寂的笔触:“似曾有此时,似曾有此景,似曾有此境界”,有一位国画大师写过这样的句子。书信因为是书信,不是面对面聊天,写信的人和读信的人都处于心灵上的孤寂境界里,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于是格外机敏。梁鼎芬给缪荃孙的信上有“寒天奉书,一室皆春气矣”之句,又有“秋意渐佳吟兴如何?”之念,还有“天涯相聚,又当乖离,临分惘惘。别后十二到朱雀桥,梅犹有花,春色弥丽”之淡淡的哀愁,正是友情使孤寂醉人也是孤寂使友情醉人的流露。想在生活上一求身心的孤寂当然不容易,烦躁不难想见;“我要一个人静一静”、“我希望人家让我一个人静一静”、“他们为什么不让我一个人静一静”!玉人不想来都不行,做人真太没有诗意了。断处的空白依稀传出流水的声音,万一把空白塞住了,流水恐怕会泛滥。写信是艺术,但也要碰运气;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只有陆小曼才读得下去;税务局的公文则谁也读不下去了。“微雨,甚思酒,何日具鸡季约我?《梦余灵》再送两部,析察收。”雨冷,酒暖,书香,人多情:寒天得这样的信,当然“一室皆春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