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黄珏 于2019-01-28 22:10:15发表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一切病先是“神”病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形病。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岐伯曰:神不使也。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养生就是调柔身心。“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练就虚己的功夫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