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免费创建纪念馆】 | 咨询客服 | 帮助

怀念父亲

地址:https://jinian.zupulu.com/memorial/?mid=79559 [邀请亲友祭拜] [收藏]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本馆] [将本馆转载至我的博客或论坛]
本馆馆号:79559号  [左邻] [右舍]  本馆公共帐户余额:5 铜板 [给本馆赠送铜板] [申请成为本馆亲友]该馆为高级馆,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高级馆折扣优惠。该高级馆亲情指数为七级,馆内祭拜用品价格正享受高级馆折上折之四折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 微信扫码纪念
本馆由[李宝祥]于2013年 11月 04日创建    馆长:[李宝祥]  管理员:暂无

【祭文悼词】

七件事(01)

李爱东 于2018-03-31 10:59:07发表

 父母老了,不敢说的7件事,读完泪目趁自己还有能力,趁父母还有时间,陪伴,是最好的爱。曾有一友留言:父亲意外走了。母亲念叨说:孩子们大了,该有几天好日子过了,你却一声不吭就走了,丢下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要强了一辈子的母亲,一下子垮了。曾说「年老」和「死亡」,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原来也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曾英姿飒爽的父母,高大的身影正日渐佝偻;曾意气风发的父母,在我们面前正变得小心翼翼;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父母,就老了......“拖累你,还不如自我了结”一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父亲仍没死。儿子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即自杀......这不是杜撰的网络段子,是真实的事。几年前媒体曾有报道:在湖北京山县农村,有“自杀屋”、“自杀洞”。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当地人对此习经为常,有村民说:只要满足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这样几个条件,老人自杀就是“明智的选择”。

比起年老,父母更怕生病。比起死亡,父母更怕给子女添麻烦。“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她担心过各种突发的情况,但唯独没想过瘫痪的老伴会掉到地上。“我搂着他的腰,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着抱我站不起身,站着弯腰抱我抬不起胳膊。”那天,朱阿姨折腾了20多分钟,也没能把老伴抱回床上。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朱阿姨在照顾生病卧床5年的老伴女儿远在成都,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女儿在手机通讯录里叫“啊”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老伴去世后的张阿姨有个独生女,毕业就留在了广州。她一个人很害怕安静。收音机、电视都是从睁眼开到闭眼,还特意花了几千块钱买了条善解人意的小狗,就为了自己说话时,有个“应声”的。这条小狗,就是张阿姨每天的伴儿。女儿离家13年,在张阿姨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叫“啊”,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我不饿,就想你们一起吃顿饭”三个子女一个在外地,一个在国外,另一个身体不好,一年来探望不了他两趟。

82岁的刘叔每天基本不着家,去江边看别人下棋,在小区里坐着看野猫打仗,实在没意思就随便找个公交车坐到终点,再坐回来。

这个躲过了日军轰炸机、挨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头儿,却被晚年孤独牢牢捕获。听说记者要来家里采访,老人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个里面有一整只虾仁”的高档速冻饺子,一定要留和孙女年龄相仿的记者吃顿饭。“爷爷其实不饿,就是想桌子对面有个人一起吃饭。”老人喃喃自语。老人的冰箱里,一半是咸菜一半是保健品“儿子不在家,老头子你别和人吵架!”67岁的陈阿姨因为胃溃疡穿孔手术住了院,他们没有告诉在美国工作的儿子。手术后住院都是老伴在医院24小时陪护。有一天正在挂点滴的陈阿姨要上卫生间,没忍心喊熬了好几晚,正在打盹的老伴,自己举着点滴去卫生间。上厕所既要解裤子,还不敢用力怕滚针,肚子稍微一用力就像刀在里面剜一样疼。刚蹭回病房,手机响了,“妈,你在家呢?咋这么半天才接电话呢?”“妈在厨房擦瓷砖呢,没听见!”陈阿姨最后一个字说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儿子听见自己的哽咽声……在儿子出国前一个多月,陈阿姨的老伴赵叔就常失眠,把各种出国留学指南翻得都卷了边儿。儿子走后,赵叔专门去书店买了个超大个儿的地球仪,晚上睡不着拨弄它转。地球仪上,他们和儿子不到一个手掌的距离,实际上却是15000多公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陈阿姨夫妇在生活上出现的不便也与日渐增,但他们依然没后悔当年把儿子放出去,只要孩子好,他发展好,当父母的啥心情都能放进肚里。陈阿姨说,前些年是单纯的想和惦记儿子,现在还会多了一份老无倚靠的恐慌。家里遥控器坏了,二人就硬生生地挺了好几天没电视的日子,后来实在没办法,才让亲戚家孩子过来帮弄好。有时候去早市,偶尔遇到小贩缺斤少两,赵叔要冲上去找人理论,陈姨总会拉住劝:儿子也不在家,你一个老头子可压住点火吧!……“只要你好,我们就都好”前年春节期间,1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照片的拍摄者叫周建海,是一名体育教练,老家在农村。他从杭州出发,驱车十多个小时,才顺利返家。“因为各种原因,即便是春节,我们也很难聚到一起。就拿我来说,以前当运动员时,因为备战比赛的需要,连续四年都没有回家过年。”当他踏上返程,临别前拥别父母,不想一向坚强的母亲竟然落了泪。“儿子啊,自己多保重身体,好好工作,爸妈会照顾自己,家人要和睦相处……”就在汽车即将发动的时候,母亲又把头探进车厢,凝望着儿子,反复嘱咐。春节,村里一位79岁的老人跳河自杀了老人姓张,膝下有一儿一女。老伴70岁那年得癌症死了后,她就搬到了大儿子家住。大儿子在赡养老人方面做得挺好,只是唯一有一点——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对老人摆脸色。比如忙不过来时,张奶奶想帮忙,大儿子就会很不耐烦地说:“谁要你帮忙了?万一摔了磕了又得折磨多少人啊。”这样的话常让张奶奶唯唯诺诺,躲在一边偷偷擦眼角。后来,儿子儿媳搬去了城里住,慢慢回村里就少了。虽然儿子也经常给她寄钱,但偶尔回来时,还是总免不了习惯性的说教一番老母亲。张奶奶也不想去打扰二女儿的生活,所以更多时候,只好孤独难过的独自在家。春节时,大儿子为了80岁大寿设宴的问题与张奶奶大吵了一架,还生气的提前去了城里。就在他们离家的第二天,张奶奶直接投河自杀了,二女儿得知后,一怒之下与大儿子断绝了关系。于丹曾说:如今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盛绪

李盛绪

1933-2013
山东莒县

您的电脑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播放器版本太低,请点击下面的按钮安装最新的Flash播放器。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祭文悼词列表

  • 数据加载中...



族谱录纪念网香火最旺推荐纪念馆优秀祭文纪念论坛帮助中心投诉举报免费创建纪念馆

欢迎加入族谱录纪念网QQ群进行交流或咨询问题,族谱录纪念网QQ群号:798385526    微信祭奠公众号:yunjinian2016   微信客服:yjinian

Copyright © 2005-2024 zupul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族谱录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聂本勇律师

族谱录 · 百家姓 · 网上纪念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