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挽诗
(晋)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一旦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一切便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就大可不必计较的了。)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诗人设想自已死后,虽然祭案盈前,亲友痛哭哀啼,但自已已是欲说无言,欲视无光了。从此以后,自已就要埋在荒郊野外,要想再回家,也是决无可能的了。)
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前来送殡的人,一俟死者棺入穴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而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哼着歌儿各自回家去了。如此想来,人死了没有什么可悲伤的,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化为尘埃,如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